3月17日,《全链赋能:大中小学协同育才与创新成长》讲座在重庆大学C校区成功举办。讲座聚焦于打破学段壁垒,构建一体化育人体系,与会人员共同探讨了大中小学协同育人的创新模式与学生创新成长的有效途径,为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力。

在开场致辞中,继续教育学院、网络教育学院副院长颜可强调:“大中小学协同育才是顺应教育发展趋势、培养全面发展创新人才的必然要求。各学段不能孤立发展,而应相互衔接、协同共进,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提供连贯且系统的支持。”

讲座期间,多位权威专家分享了前沿观点与实践经验。远辰青少年生涯创始人唐薇深入剖析了当前教育政策导向下,大中小学生如何在不同年龄阶段,根据自身特点在兴趣、爱好、专业、职业的有机结合。她指出:“从小学的启蒙教育到中学的知识深化,再到大学的专业拓展,每个阶段都应紧密围绕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形成层层递进的育人链条。每位家长都应该及时发现孩子的优点与闪光点,进而聚集资源,拉长长板、弥补短板、锻造新板,为孩子梦想的实现提供助力。”

在多元化成长路径探索环节,中国计算机学会GESP与 PTA自由度服务中心负责人张兵主任对强基计划、综合评价录取、艺体特长生、国际留学等多元化升学渠道进行了详细解读。“每个学生都有独特的天赋与潜力,多元化成长路径为他们提供了更多选择。学校和家长应根据学生的兴趣特长,精准定位适合的发展方向,帮助学生拓宽未来发展空间。” 重庆大学国家卓越工程师学院陈杨明老师进一步分享了有关学生交叉创新的内涵、意义。专家们还通过多个实际案例展示了不同学生如何通过多元化路径实现自身价值,为参会者提供了宝贵参考。

互动交流环节将讲座气氛推向高潮。众多与会者分别从家庭教育、亲子关系、心理健康、特点发现、优势聚集、成长规划等方面与现场专家开展了积极交流,分享自己及身边人群在协同育人、学业规划、生涯教育等方面的实践成果与遇到的挑战。一位家长会后表示:“通过参加此次讲座,对亲子关系有了新的理解,今后将更加关注孩子的心理,同时更需要养成孩子的良好习惯。随着经济社会的进步,孩子的发展将可以有更多的选择,同时也对家长带来前所未有的考验,需要我们不断加强学习,了解更多资讯信息,希望重庆大学继续教育学院以后可以举办更多类似的活动。”
讲座的成功举办,为大中小学协同育才搭建了交流与合作的平台,为教育工作者、以及家长提供了新思路、新方法、新路径。未来随着各方的深入探索与实践,大中小学协同育才模式将不断完善,为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奠定坚实基础,助力教育事业迈向新高度。

继续教育学院、网络教育学院党委副书记李兴国,有志于从事学业规划的业内人士、关注教育公益的志愿者,以及对孩子学业规划有较高期许的学生家长共计一百余人参加了此次讲座。